跳至內容

新加坡導演許瑞峰:我拍電影,是因為不想要身為導演的權力

《Demons》的創作再次成為一種集體療癒,成為所有參與這部電影者的集體驅魔儀式。

新加坡導演許瑞峰:我拍電影,是因為不想要身為導演的權力
新加坡導演許瑞峰(Daniel Hui) 在《Demons》的拍攝現場。

「如果你煩惱如何籌資來發行你的電影,那麼你根本不應該費心去拍電影。你拍電影,是因為你需要拍電影;至於其他的事情,並不是那麼重要。如果你要等到有資金了才來拍電影,那你就不該拍電影;如果你要確認能發行,才來拍電影,那麼這電影根本不值得去拍。除了拍電影以外,還有許多方式可以賺錢;如果你想的是賺錢,懇請另覓其他方法,拍電影只會花掉你的錢而已。拍電影的目的乃是——將你的生命投注其中,而非期待從中獲取什麼。」——約翰・卡薩維蒂(John Cassavetes)

這段美國獨立電影先鋒約翰・卡薩維蒂的話,就放在「13 Little Pictures」的部落格上,作為組織成立的座右銘一般,鼓舞著也提醒那些愛電影的人們。2009 年成立至今,「13 Little Pictures」持續扮演著串連與支持獨立電影工作者的角色,舉辦工作坊等交流活動,並積極探索電影這一媒介的多種可能。許瑞峰(Daniel Hui)為主要成員之一,他的電影作品,正體現了這樣的精神。

成長於新加坡華人家庭,於美國加州藝術學院接受電影教育,即便成長經驗帶有如此鮮明的社會刻板印象標籤,但許瑞峰的作品並不輕易讓人定位——正如他纖瘦、斯文的外表,大男孩般笑起來眼睛總會瞇成線,但內心卻是善感深邃的老靈魂;姿態謙和,但對事物總有不輕易妥協的執著。作品雜揉著虛構、紀實的意圖,具備濃厚的實驗與自我顛覆的精神,他的電影既無西方世界對亞洲電影期待的某種鄉愁,亦無好萊塢片場的作風,雖然帶有創作者高度的意識與自持,但他在相當年輕的創作階段,便深刻省思了身為電影導演從事創作時,以藝術之名可能產生的霸權與暴力。然而,這樣的體悟,其實是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碰撞才獲得的。

《Demons》劇照。
《Demons》劇照。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