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讀者來函:淺談南京大屠殺在中國和日本的社會記憶

高度情感化和政治化的敘事也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對戰爭更宏觀以及更具人文關懷的反思,僅僅局限於本族、外族這種生硬的二元區分與對立裏,對人性的討論也淺嘗輒止。

讀者來函:淺談南京大屠殺在中國和日本的社會記憶
2018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在南京舉行,現場降半旗及放和平鴿。

【編者按】有話想說嗎?端傳媒非收費頻道「廣場」歡迎各位讀者投稿,寫作形式、立場不拘,請來函community@theinitium.com,跟其他讀者分享你最深度的思考。

2015年知乎網站上出現一個問題——「南京大屠殺和我有什麼關係?」,其中某知乎用戶寫的一篇回應文章受到了極大的歡迎。 隨後在當年的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紀念日12月13日,不少微博營銷號將問題和這篇由某知乎用戶寫的文章轉載到了微博上,文章很快得到了極大的關注,吸引了大量微博用戶的轉發、評論和點讚,其中包括不少官媒和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紀念館官方賬號。

這篇知乎文章應該是在看了張純如的書《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後有感而發。從文章評論區大部分的回應中所反映出的對南京大屠殺的認知可以看出,還有很多與大屠殺相關的議題值得和需要更多地補充、關注和了解。比如不僅是南京大屠殺作為歷史事件本身的研究,也包括南京大屠殺史學研究的過程與情況的研究。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