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以上只是已廢線的資料,正在水深火熱中的鐵路還有不少。我們試以神戶電鐵粟生線為例剖析一下,此線把集中行走於神戶的新開發地,由鈴蘭台至粟生,共29公里。高峰期於1992年乘客量達1420萬人,但至2009年已跌至693萬人。雖然已不斷減少列車的車廂數目,同時亦以削減班次來應對(由一小時四班減至一班),但自2001年起每年仍錄得高達十億日元的赤字。

高齡化及少子化的影響已清晰可見,並從而對公共交通的需要達來鉅大衝擊。更為甚者,因為高齡人口的急升,反過來對巴士的要求也重新增加
其後整個社區合力探討成因,推出「神戶電鐵粟生線地域公共交通網形成計劃」的研究,透過所有公共交通的乘客數字作統一分析,發現由2011年的902萬人,至2015年已下降至842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