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下一屆區議會選舉將於明年底舉行,香港政府日前公布區議會選舉的選區劃界《建議》,來年或調整128個現有選區的分界,並另外新增21個選區。《建議》目前進入公眾諮詢。隨即,針對調整方案,不少民主派區議員發出聲討,指選區劃界不公(Gerrymandering,政治術語,又稱「傑利蠑螈」),批評是次重新劃界存在政治考慮。
「選區劃界不公」是美國政治術語,歷史已久,甚至被認為是美式政治中一個最大的弊病。那麼把同樣的指控放在香港是否也成立?反過來,連作為民主國家的美國也未能自我糾正問題,那麼不公平選區劃分在香港是否也不可避免?會否如批評聲音所指,成為專制操控選舉的利器?
劃界不公中的數字遊戲
選區劃界不公的歷史要追溯到美國立國初期,1812年,麻省(馬薩諸塞州)州長把該州某一個選區的劃得像一隻蠑螈一樣,被認為是通過控制選區的分界線從而控制選民劃分,進而操控選情。「傑利蠑螈」這個名字,由此而起。美國憲法規定每十年進行一次全國人口普查,並以此為基礎重劃國會眾議院選區。因此,選區劃界不公就成為美國政壇糾纏不休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