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連戰率團訪問中國大陸,並於翌日上午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會面。這也是兩人繼2013年以來第四次會面。一個是領導13億人口的偉大「核心」,另一個則是連日落西山的在野國民黨都不會將他視為代表的台灣「過氣人物」。習連兩人地位與影響力極不對稱的這幅弔詭畫面,出現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高規格營造的「習連會」上。
在如此人物場景的設定下,習近平繼續呼籲「共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究竟能對台灣社會產生多少影響,早已不言而喻。然而,本文欲揭示的重點不止於此,而是「習連會」意外地暴露了習近平新時代以來,北京「實力主義」對台新思維的局限。
對台新思維「實力主義」出爐的背景
縱觀習近平在「習連會」上對「老朋友」連戰發表的談話內容,雖然基調仍是傳統的温情喊話,卻也指出,當年他在福建工作時,整個福建的GDP還不到台灣的10%,現在已經達到台灣的85%,且還努力要在3、5年內趕上台灣。此番話強調的是,兩岸的實力對比越來越懸殊。這就是習近平新時代對台政策的「實力主義」思維出爐的時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