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一個香港中史老師的困惑:誰才是歷史教育的主角?

令人失望的是當局現時着眼點在教科書中不利「大一統」政權的遣詞用字,又寧願把縮減課程得來的課時以展示中華文化光榮面的文化史充塞,疊床架屋地安插零碎的香港史,卻未能有效回應前線中史教育的困境。

一個香港中史老師的困惑:誰才是歷史教育的主角?
香港歷史博物館內的「香港故事」展覽。

編者按:面向中學生的歷史教育近來備受關注。有線新聞調查指出,部分歷史教科書沿用過往「香港位於中國南方」、「中國收回香港」、「香港主權移交中國內地」等字眼,但被教育局評審報告指出「措辭不恰當」,引起公眾對於政治審查的憂慮;另一方面,儘管長期以來,絕大多數香港初中已設有獨立的中國歷史科(中史科),但政府依然定下時間表,要求中史獨立成科。教育局近來公布初中中史科和歷史科的修訂課程大綱,不過並沒有如早前部分團體和人士所倡議的,將香港史獨立成科,也沒有在課程大綱中加入「六四事件」、「六七暴動」等關鍵詞。爭議之下,端傳媒邀請一位任教多年的中史老師,分享他在前線的教學與反思,於他而言,究竟中史教育最大的危機是什麼?

「老師,我在網上找資料時,發現書中提及的「黃巾民變」原來有其他名稱,有「黃巾之亂」、「黃巾起義」等,到底哪一個才是正確?考試寫哪一個才有分?」

學生緊張成績,緊張「正確答案」,對教科書上的字眼固然小心翼翼,但事實上這些歷史名詞又那有絕對正確的答案。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