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和住房供應持續嚴重短缺」,是在香港深入民心的「常識」,但根據香港政府發表的數據和資料,這種說法卻值得商榷。土地方面,香港發展的建成面積不到25%,其餘75%都是農地、灌叢、林地和草地(其中42%為郊野公園、特別地區和米埔濕地)。換句話說,如果我們好好規劃剩下33%的土地,便可以設計成香港人特別自豪的生態聚落,既環保又能讓人安居樂業。可是,這需要細心研究和作長期精緻的規劃,很多人會說,我們沒有時間好好規劃了,因為香港的房子太貴了,太多窮人住得水深火熱啊,一定要增加土地、增建房屋,以解燃眉之急。我們的房屋供應真是那麼緊張嗎?
香港真的缺房屋嗎?
根據2015年運輸及房屋局(運房局)有關房屋的資料(圖一),香港住宅單位的數目大約為267萬個,其中118萬是公營房屋單位(大約78萬公屋和39萬居屋單位)。私人永久性房屋單位為149萬,其中至少有110萬為私人房屋(註一),其餘的是其他類型房屋,如別墅、新型村屋、簡單磚石蓋的建築物 ,以及已經補地價可以在公開市場買賣的資助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