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楊路:中興製造2018,與中國模式2025

目前,還只是在貿易戰2.0的中後期,限制中國企業投資的措施尚未出台,中美經濟就已經受到了不小的震撼。很難想像如果美國政府真的將貿易戰升級到3.0,即全方位對抗或者制衡「中國模式」,那將會是怎樣一副景象。

楊路:中興製造2018,與中國模式2025
中興通訊被美國商務部指摘違反和解協議,立即吊銷中興出口許可七年。作為一家關鍵技術極度依賴美國廠商,且鮮有替代方案的科技企業,中興董事長承認企業已經陷入「休克」。圖為2017年1月,中興通訊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的消費電子展的表演活動。

美國政府對中國企業中興通訊的七年制裁,從2018年開始,剛剛好要到2025年結束。而那正是北京雄心勃勃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準備要大功告成的時間。中興在2018年的故事,預示的是中美貿易摩擦之火,正在向經濟模式之爭快速延燒。

根據美國司法部聲明,中興通訊在2010年至2016年期間,違反美國出口管制條例(Export Administration Regulations, EAR),通過第三方公司,向受到美國經濟制裁的伊朗出口了價值約3200萬美元的美國產品,用於中興在伊朗的電信基礎設施項目。2017年3月,中興與美國政府達成和解,同意以認罪和支付總共約12億美元罰金為代價,換取「緩刑」,維持其在美國的出口許可。當時不少業界意見判斷這是對中興的「利好」──罰金雖巨,但吊銷出口許可則是滅頂之災。未料剛過一年,美國政府就發現中興並未按照當時認罪協議要求,扣除35名涉事員工獎金(中興稱是自己首先內部調查發現,主動報告美國政府並糾正)。中興因此構成再次違規,之前的「緩刑」也隨即變成立即吊銷中興出口許可七年。此消息一出,美國供貨商和合作方立即停止與中興合作,而中興存貨很可能不超過兩個月。作為一家關鍵技術極度依賴美國廠商,且鮮有替代方案的科技企業,中興董事長承認企業已經陷入「休克」。

中興事件有其內在邏輯,其本身起源早於當前的中美經貿摩擦,且在此之前已經多少塵埃落定,沒想到卻在中美劍拔弩張之際,戲劇性地二次爆發。從時間點上看,中興事件的「湊巧」肯定有美國政府對此事「優先處理、定格處罰」的考量。但中興本身的違規也是事實清楚、證據確鑿,要硬說這是美國的「莫須有」審判也很難成立。而超過中興事件本身的,則是這一輪貿易戰波濤洶湧之下,中美兩國的經濟冰山,正在加速對撞。

美國到底抱怨中國什麼?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