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守護受傷的孩子,香港這樣編織安全網

「對兒童的虐待,不會在發生一次的時候就獲得關注,而要過一段時間,到很嚴重的情況,兒童或周圍的人才忍無可忍去舉報。」而在最終悲劇到來之前,民間預防和監督的角色就很重要。

守護受傷的孩子,香港這樣編織安全網
香港虐童案件。

北京,11月22日,寒冬。一則新聞迅速成為大陸輿論焦點:紅黃藍新天地幼兒園被曝虐童,十餘名家長向媒體反映,孩子被老師針扎、餵藥,甚至懷疑遭不明身份人士猥褻。大陸社交媒體對相關報導和討論的刪帖,無法阻擋公眾的怒火燃燒。

11月28日晚,北京警方公布調查情況,刑拘一名涉嫌虐待兒童的22歲幼兒園教師,又稱涉事班級的監控視頻因儲存硬盤損壞,只可修復113小時的錄影。同時,警方調查結果稱,「群體威脅兒童」、「餵食兒童藥片」、「脫衣猥褻」,均系家長編造,兩名母親因此被行政拘留、批評教育,另外兩名家長則公開道歉。29日,消息又指北京朝陽區教育委員會3人被立案調查。

輿論沸騰之時,我們將目光投向香港,在防止及處理虐待兒童案件方面,香港比大陸先行多年。假若「紅黃藍」事件發生在香港,將會沿著怎樣的流程和機制去調查?香港怎麼為稚嫩的孩子編織一張安全網?過去數十年,香港在這個領域的探索,又走過怎樣的曲折歷史?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