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江歌案的輿論風暴,是網絡暴力還是民意正義?

「法理尚且有效益主義和義務論的爭論,道德審判是否符合道義,自然難以定論。」

江歌案的輿論風暴,是網絡暴力還是民意正義?
新京報《局面》欄目披露25段對江母與劉鑫的採訪影片並促成二人事發近300天的第一次見面之後,並未完全達成記者兼製片人王志安所寫的希望促進溝通的初衷,無論是受害者江歌的母親還是另一位備受爭議的當事人劉鑫,都無可避免地陷入這場輿論的風暴之中。

專欄 Your Opinion 精選重要報導、爭議話題底下,讀者的評論、來信、或者獲得授權的個人臉書感言,整理成文並發布,讓更多人可以讀到你的觀點,讓聲音穿透同温層。歡迎你繼續在端APP網站寫評論,在端的Facebook留言,或者寫信給我們community@theinitium.com。我哋實睇,一條都不會走寶。

去年11月3日凌晨,山東青島24歳留日女學生江歌在東京的寓所門前遇害,身受10刀重傷致死,其室友劉鑫因先一步進入屋內而倖免。兇嫌為江歌同鄉室友劉鑫的前男友,案發4日後因恐嚇罪被捕,21日後被列為殺害江歌罪,並於今年12月11日至15日在日本受審。

去年8月與前同居男友陳世峰分手後,劉鑫受江歌邀請入住其住所。11月2日下午,陳世峰找至江歌與劉鑫居住的公寓,威脅一人在家的劉鑫復合,並與隨後趕回家的江歌發生爭執。三人離開公寓後,劉鑫發現陳世峰一路跟隨至其打工地點,因害怕而對室友江歌表示希望其當晚到車站接她。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