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希望之黨失望而回,立憲民主黨哀兵得勝,安倍修憲一馬平川?

修憲已經不再是可能性和可行性的問題,而是何時以及如何修改的具體問題。

希望之黨失望而回,立憲民主黨哀兵得勝,安倍修憲一馬平川?
2017年10月22日,日本舉行第48屆眾議院大選,安倍晉三領導的自民黨與聯合執政的公明黨共獲得313個議席,在國會選舉中的強勢地位依然維持。圖為10月11日安倍晉三在靜岡縣燒津市發表競選講話的情況。

2017年10月22日,日本第48屆眾議院大選如期舉行。本次選舉最大的看點之一、新成立的希望之黨最終沒有給人帶來希望,反而是其排斥的立憲民主黨上演了黑馬逆襲,一舉成為國會第二大黨,同時也是最大的在野黨。由安倍晉三領導的自民黨與聯合執政的公明黨共獲得313個議席,雖然較選前318個席位略有減少,但是本次選舉較上次選舉的總席位減少了10席,所以可以說自民黨在國會選舉中的強勢地位依然維持。

希望之黨高開低走,難成氣候

本次眾議院選舉給人最大失望的,恐怕就是希望之黨。希望之黨是在安倍宣布解散眾議院之後不久成立的新黨,該黨糅合了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的一些擁躉,同時又有民進黨黨魁前原誠司高調宣布將民進黨整體併入希望之黨。「小池旋風」餘威未了、前原誠司又加新料,成就了希望之黨的高人氣。在成立之初的民意調查中,該黨的支持率甚至一度接近自民黨,從而製造了「政權選擇選舉」的假象。但是此後,小池本人以及黨內部敗筆連連,導致其支持率不斷下滑,最終結果不及選舉前保有的席位(只有50席,較選前減少7席)。

希望之黨失敗的直接起因是其高傲的姿態,該黨成立不久就有報章說小池有意拒絕接納民進黨內部的自由派議員,這讓選民們懷疑希望之黨作為一個成熟政黨的資質和包容性。小池的這番排斥言論成為希望之黨支持率的轉折點,自此其支持率一路下滑,最終被那些她排斥過的民進黨籍議員所組成的立憲民主黨超越。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