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我與喬治.奧威爾一起私藏的緬甸歲月

緬甸依然是將近百年前,喬治.歐威爾筆下的那個緬甸,現在的緬甸,同樣被西方人詮釋、論斷、制裁、書寫、期待或感嘆。

我與喬治.奧威爾一起私藏的緬甸歲月
緬甸的首都仰光市內,小巧精緻的巴洛克建築無所不在,一個停滯在60年代不走的時代氛圍。

我認識的緬甸已經改變。

改變或許從昂山素姬的圖像被印製成商品,在大街小巷上販賣開始;或許從人們可以公開談論這位將軍之女,並在選舉集會上大聲呼喊她的名字,改變才算發生。或者從「民主鬥士」被解除軟禁、走出家門那一刻起,便經綸轉動一般,啟動這個停滯約半世紀的佛光之國的新局:肯德基、ATM與時尚咖啡店...世界各大都市擁有的商業輪廓,逐一在仰光出現,飛往緬甸的班機則班班客滿、一位難求。全世界都在重新認識緬甸;一個正邁向民主化、相對開放與自由的全新國度。

但我並不認識這個「緬甸」。我所相遇的、記得的,是一個沉入夢鄉的中南半島邊塊,除了輕輕的呼吸聲外,什麼聲音都進不來也出不去。沒有ATM,沒有連鎖咖啡店,沒有資本主義的痕跡,只有路邊的攤販、老舊的公車,還有街邊的小茶館。那時,仰光國際機場人數稀少、班機位子空蕩,沒有人對這裡有興趣,而「Daw /The Lady」還是街頭上的私語。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