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那一天,追捕非法捕撈的巡邏艇跟丟了……

在海上執法,成本高昂。巡邏艇儀器一夜全壞、執法人員在海上迷航、捕撈證名單錯誤,各種失誤,在西非海面上層出不窮。如何制定捕撈標準、公正執法?

今年三月,端傳媒記者得到機會,參與綠色和平「希望號」在西非海岸的巡航,自茅利塔尼亞(毛里塔尼亞)登船、於幾內亞比索(幾內亞比紹)上岸,途經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達卡)。為了更深入回答「我們會吃光海洋嗎?」記者攀上中國漁船、與當地漁企幹部碰面、訪問遠赴重洋的大連水手、俄籍船員、西班牙船長……製作海洋調查第二季。面對海洋生態浩劫,多數人的直覺反應,是要求當地政府加強執法。不過,執法成本高昂,貧窮的沿岸國家是否可以負荷?執法路上,會有多少困難?


究竟誰是吃光西非海洋的兇手?歐、俄、中、日、韓各國都有責任,卻也都忙著抨擊他國必須為當地海洋生態危機負責。要阻止歐亞互打、非洲遭殃的惡性循環,最好的做法本是應加強執法,無論哪國漁船,都一視同仁,才能解決問題。但要西非諸國認真落實執法,十分困難。

以綠色和平本次的西非航程為例,「希望號」上租有南非來的直升機協助巡邏,直升機上有一位駕駛、一位技術維修員。在自動識別系統(AIS)上看見疑似非法漁船時,直升機會鎖定目標、出動到船隻上空,由攝影師在空中拍攝畫面。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