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專訪吳音寧:「台北的廚房」台北農產運銷公司24小時

台北農產運銷公司拍賣量約佔全台三成,我們跟著新任總經理坐了一趟菜車,從農田邊走到拍賣場,帶你看見台灣農產運銷的日與夜。

2017年7月29日,尼莎颱風直撲台灣。晚間八點,台北已宣布停班停課,城市裏強風驟雨肆虐、人煙稀少,位於河堤旁的台北第一果菜運銷市場(俗稱一市)卻仍燈火通明。來自全台的蔬菜水果卡車在車道上依序排隊,持續湧入卸貨,一箱箱風災前搶收的蔬菜水果運輸至此,等待隔日凌晨拍賣後,隨即送往各地零售市場、生鮮超市,為前日民眾「掃貨」後空蕩蕩的貨架補貨,確保大台北地區600萬居民在颱風假的早晨仍有餘糧。

若說築地市場是東京的廚房,由台北農產運銷公司(以下簡稱北農)轄下的一市、二市,正可說是台北的廚房。拍賣市場如心臟日日跳動,農產便如血液般被快速聚集、分散、輸送、循環。2016年,北農成交金額達到全台果菜批發市場的33%。這家1974年由蔣經國主導成立的公司,引進日本農產品共同運銷經驗,採取農產品公開競價拍賣方式,試圖建立公開透明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遂由台北市政府、農委會與民間企業合資,結合各縣市農會、合作社、青果社、運銷商及農民個體戶,經過幾次改組,終成為全台最大農產拍賣平台。

「颱風天你還要去市場?人事案吵得很兇那個對嗎?新的總經理好像很年輕?到底它是農委會的、還是北市府的,怎麼又跟張榮味有關係?」想了數秒,他問了最關鍵的問題:「還有,所以,這個北農到底是在幹嘛的?」

不過,絕大多數台北人對北農的印象,往往集中在前陣子的「董事長、總經理人事風波」。在颱風夜載我前往第一市場的台北計程車司機,反應便相當經典:「颱風天你還要去市場?人事案吵得很兇那個對嗎?新的總經理好像很年輕?到底它是農委會的、還是北市府的,怎麼又跟張榮味有關係?」想了數秒,他問了最關鍵的問題:「還有,所以,這個北農到底是在幹嘛的?」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