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咸鏡北道是極北的省分,以圖們江與中國及俄國為界。直到二十世紀為止,人口一直非常稀少,也少有經濟價值。該省人口在過去數百年間很可能數量遠不及老虎,韓國有許多嚇唬孩子的民間傳說,裡面的野獸多半取材於此地。然而近日野生動物的數量早已不如以往。日本拓展帝國版圖的野心也改變了此地的命運。咸鏡北道剛好位在日本入侵滿洲的路線上,日本經由此地佔領滿洲,最後開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人也垂涎於茂山附近大量未開採的煤鐵礦,他們也需要船舶將擄獲的戰利品從朝鮮半島運回日本本土。清津(這個地名源自於中文,意思是清淨河流的渡口)原本只是個小漁村,日本人將其改造成每年能吞吐三百萬噸貨物的港口。日本占領半島期間(一九一〇年到一九四五年),在清津港建立了大煉鋼廠,並且在清津以南開發了羅南,這是一座計畫城市,有著棋盤式街道與大型現代化建築。日本帝國陸軍第十九師團總部就設在羅南,日後這支部隊將協助入侵中國東北。繼續沿著海岸往南,日本在咸興市建立了大規模的化學工廠,生產火藥與肥料。
清津遠不如平壤現代,但卻擁有自己獨特的權力風格。清津作為咸鏡北道首府,政府與勞動黨辦公的官署極為雄偉。這座官僚中心有著秩序盡然的棋盤式街道。這裡設有大學、冶金學院、礦業學院、農業學院、藝術學院、外語學院、醫學院、三所師範學院、十二家戲院,與專門介紹金日成生平的革命歷史博物館。位於東部港口對面的是專供外國遊客休憩的天馬山飯店,俄國領事館也在附近。清津市中心的街道與廣場採取了莫斯科與其他共產國家城市常有的國度寬闊的浮誇風格,以彰顯政府的權力凌駕於個人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