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中國式「離散」:移民是他們的靈丹妙藥嗎?

家鄉還是異鄉?當妻子、孩子、爸爸都成為微信上的一個頭像,他們告訴自己:暫時分離,只為積攢資本……

渡東瀛,下南洋,赴金山,闖拉美,1949、1989以後的政治移民⋯⋯移民的歷史貫穿了華人現代史。而如今,世界經濟不斷洗牌,資本流動越廣,人口流徙的規模與幅度也越發驚人。繼「中國崛起」之後,華人移民隊伍裡,還加入了唱著「早發財早移民」口號、向五大洲漂移的中國新中產,與仍然持續不斷、依靠家族關係去海外做生意討生活的技術移民。

不斷地別離,持久地期盼重聚,是遷徙中共同享有的經驗。只是時間來到全球化信息時代,遠洋船和電報為廉價航班和視頻電話取代,天涯再遠,也彷彿一條訊息之間。微信裡的視像現實彷彿可以治癒身在其中的離散現實,而離散的現實也未必孤獨,總有同病相連的人、異國他鄉的知己,臨時的「家庭」,是插曲還是可以轉為持久的主題曲,雙方都有默契。親密情感和代際關係,都被一些不再只屬於情感的目標和計劃阻隔著⋯⋯家在哪裏?家是誰?家還回得去嗎?我們聽來自雅典、塞布魯斯、坦桑尼亞的三個故事,三段心事,在家鄉與異鄉也許偷偷換了位置的境況裏⋯⋯

在天堂守寡

離家近十年,他不再想回去,妻子和兒女變成QQ和微信頭像後的人。情人節那天,他想和15歲的兒子套近乎,了解兒子的感情生活和性成熟度⋯⋯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