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陳永政:「民主願景」缺席,才是特首選舉暴露的真問題

筆者認為這種在博弈中分勝負的理解框架,基本上嚴重失焦,並無助我們理解當前局勢。

香港特首選舉雖然塵埃落定,卻未能安定人心,近日議論不絕,並非只是湊熱鬧,而是真有很多人為結果慨嘆,為前途擔憂。當中相當常見的表達方式,是盤點輸贏,「林鄭月娥是大輸家」、「曾俊華是真正贏家」、「泛民也輸了」之類的講法不絕於耳。然而,筆者認為這種在博弈中分勝負的理解框架,基本上嚴重失焦,並無助我們理解當前局勢。我們現在需要的並非在某一框架下分出「輸贏」,然後繼續努力,而是要重塑整個理解香港政局的框架本身。換句話講,民主運動當下需要的不是「爭取勝利」,而是「重建願景」。

這次特首選舉無所謂「輸贏」,並非指「大家努力過就可以了」之類的空泛話,而是說在「規則」與「框架」毫不清晰、不停變動的當下,所謂的「輸贏」亦變得「不確定」到接近全無意義的地步。舉例講,中國象棋中要贏,就要吃掉對方的將軍,棋盤上佔地多少毫不重要,但若在下圍棋,情況就完全相反了。或說林鄭是最大輸家,因為她在未來五年的施政必定面對很多反對聲音;又或說連北京也是輸家,因為這次選舉讓北京連最溫和市民的支持都失去了。可是,如果規則是北京根本不需要香港市民的支持,而權貴在意的只是完成利益分配,而非施政暢順呢?何輸之有?又或說民主陣營輸了,因為造王失敗,還賠上了民主原則,造成內部分裂。但如果規則是以最低成本測試中共會否採取中間路線,又是否可行呢?

過此一役,連最中間溫和的市民都明白今日僵局,不是因為民主派不肯讓步,而是北京總要一戰全勝,勝者全取。過此之後,民主陣營內部分裂的誘因大大減緩,也避過了因為不投票予曾俊華而大逆民意,導致更嚴重分裂的危機,這樣又真的「輸」了嗎?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