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傳媒發表了劉細良先生《特首選舉落幕,四回合勝敗盤點》一文,討論本次香港特首選舉得失成敗。劉先生前面的分析都甚為精準,但最後得出:「大輸家是北京」、「林鄭是二輸家」、工商界也是輸家,唯有「泛民、曾俊華及薯粉雖敗猶勝」的結論。筆者無法苟同。
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北京順利讓林鄭高票當選,達到了自己的目的。雖然以普選角度而言,林鄭打了一場不成功的選戰,但這次選舉不是普選而是小圈子選舉,林鄭穩妥地當選,也難言失敗。工商界本來就是個體,「站對隊」以後「分豬肉」不會少一份,何來失敗?更何況什麼中資南下的情況,即便曾俊華上台也不見得有什麼區別。曾俊華輸了選戰,贏了人氣,什麼「裏通美國」都是選舉語言,不必當真,不過不失。倒是泛民實在是大輸家。
劉細良文章的思路,停留在二十年前回歸之初,中央要照顧(民主派)港人的話語體系之中,認爲中央需要「修補」中港關係;目光只放在香港的内鬥,為林鄭不能順利執政而歡呼,還認爲如果泛民能阻止特首執政,越多人反對政府,就越説明是一種勝利。殊不知,時移世易,若這種思想延續,不但妨礙了香港的民主發展,更加妨礙了香港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