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你好,我是一位來自臺灣的大學生,看了你在端上發的文章《偏左的我和偏右的爸媽該如何相處》,心裏頗有感觸,所以寫這封信給你。
先來個有趣的開頭,在中國,似乎左右分別代表自由派(左)和權威派(右),不過在臺灣,左右則分別代表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所以一開始看到你的標題我還以為是編輯下錯標,畢竟以臺灣人的理解來看,你父母對文革的理解角度偏支持毛/傳統共黨思想(對臺灣來說偏左),而你看待文革的角度則非一味偏頗權威,而是結合歷史公評,用較客觀的角度來看,也代表著改革開放後相對自由的價值觀(對臺灣來說偏右)。「左」「右」的文字意義剛好在臺灣和中國間呈相反意思,所以我還以為是編輯的失誤哈哈。
言歸正傳,我想要藉著「和不同世代的衝突」這個主題和你分享我的經驗。台灣這幾年有很多重大的社會議題發生,年長一輩和年輕人也產生許多價值觀的衝突。例如去年到今年,臺灣因為婚姻平權掀起一大波瀾。婚姻平權法案的內容之一是希望同性婚姻合法化,對臺灣大部分的年輕世代來說,同性婚姻不僅代表對 LGBT 族群的實質肯定,同時也能讓同性伴侶間的醫護權、財產權、繼承權等有更大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