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趙楚:制裁樂天之後,中國面對薩德的真正困境

中方本次反韓不反美的反薩德政策,實際是重奪外交主導權的努力。

2016年7月8日,美韓正式宣布為因應北韓的導彈威脅,將在南韓引進和部署美製高空末段反導系統 THAAD,即中文簡稱的薩德系統。2017年3月7日,該系統首批裝備已經空運進入南韓,開始實際部署。

自美韓宣布部署薩德系統始,中國官方持續發表了高調的反對意見,中方反對的主要理由是:因為該系統的監控和導引雷達作用範圍覆蓋中國和俄羅斯領土,該系統的打擊單元對中俄彈道導彈構成威脅,因此破壞了亞太的戰略均衡。非常令人不解的是,這是明顯由美方主導的軍事部署行動,但無論中國外交部門,還是媒體及部分狂熱的公眾,都一致地把反對的矛頭指向部署國南韓,針對南韓展開持續的施壓活動,乃至近日演化成騷擾南韓在華商家的街頭行動。

仔細分析中國的反對論述,其中不能令人信服之處甚多。薩德系統的反導能力固然先進,但對象是中俄這樣擁有多種先進戰略打擊武器的大國,並不能構成實質上的能力抵消,而且,熟悉美國亞太反導布局的人們都知道,性能類似薩德的美製反導系統,早已在日本和台灣地區部署,包括本次被反對者視為最具威脅力的遠程警戒雷達。自小布殊(小布希)政府以來,美國在亞太推行反導同盟網絡的雄心和措置早已世人皆知,實為陽謀。值得注意的是,當此特朗普(川普)政府上任伊始,中國對美政策顯示了很大耐心與剋制,本次反對薩德的政策,針對南韓而非美國;因此,中國反對薩德的動力不是從薩德的軍事與作戰效能入手,而是另有政策與政治的考量。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