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中國搖滾三十 V.S. 台灣民歌四十:什麼樣的歌才是自己的歌?

大陸搖滾和台灣民歌有着不同的發展脈絡,但它們背後有一種共同的音樂精神。

三十年中國搖滾,有輝煌也有低谷,有傳奇也有非議,曾懷着一腔熱血要改變世界的那些人去哪兒了?紀錄片《少年心氣:中國搖滾三十年訪談錄》採訪了崔健、汪峰、鄭鈞等20多位中國搖滾音樂代表人物,個個口無遮攔,力求一吐為快,掀起前所未有的反思與疾呼。海峽另一邊,台灣四十年民歌運動,原創精神延續至今。一九七○年代的「民歌」熱潮,反映了那時代的精神面貌。紀錄片《四十年》由一場四十年後重聚的演唱會出發,代表人物楊弦、胡德夫、陶曉清、吳楚楚、楊祖珺、李建復、侯德健、李宗盛、邰肇玫……都有出現,影像記錄了他們在各時各地的生活實貌,所思所想。

2017「唱出自己的歌」音樂電影節由文藝復興基金會、UA CineHub、人人映像主辦,在電影節與香港大學通識教育部和端傳媒聯合主辦的座談會上,《少年心氣》的導演彭洪武和《四十年》的導演侯季然齊聚一座,與主持人香港文化人廖偉棠一同探討大陸搖滾和台灣民歌不同的發展脈絡,及背後共同的音樂精神。

= 廖偉棠
= 侯季然
= 彭洪武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