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網絡時代的中國春晚:從全民吐槽到禁止評分

一旦「春晚」的意識形態成為大眾的戲謔對象,它的象徵性就有蕩然無存的風險。

據中國中央電視台報導,2017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的收視份額達到78.72%。作為全世界同時觀看人數最多的節目,央視「春晚」無疑見證了家庭電視在中國大陸的普及。今天,互聯網的發展還暫時沒有摧毀「春晚」作為除夕保留節目的地位,但動搖之勢已可見端倪。內容駁雜、形式豐富的互聯網,為網民提供新消遣的同時,也使人們對「春晚」的討論,從親人朋友間延伸到網上,使之成為公共話題。

然而,央視「春晚」只允許公眾在十分有限的範圍內,以特定的口徑討論它。一旦「春晚」節目所展現出的政治寓意、國族隱喻等意識形態成為大眾的戲謔對象,它的象徵性就有蕩然無存的風險。

2016年央視「春晚」過後,網上罵聲一片。這無疑提醒官方注意網上討論「春晚」的重要性,同時留意指責之聲可能帶來的風險,於是,2017年的「春晚」,成為了網絡討論上審查最嚴厲的一屆。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