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吳木鑾:香港特首選舉,不能忽略的中國「政左經左」因素

特首選舉及任命是北京與香港關係中最重要的環節;因此,中國政治經濟現狀,不免影響北京對香港特首選舉及任命的態度。

對香港特首選舉的辯論和探討,常僅限於本地的爭辯,較少放在中國政治經濟發展的大框架下討論。特首選舉及任命是北京與香港關係中最重要的環節;因此,中國政治經濟現狀,不免影響北京對香港特首選舉及任命的態度。

中國政治左傾,影響香港治理

過去四五年,是中國政治經濟相對特殊的年份。首先,政治控制逐步加強,意識形態方面更加左傾。隨着市場經濟理念的引入,中國政府在1990年代初開始,強調公務員隊伍的能力建設和公共服務的專業性。對於學術人員和大學生,也要求學好各種專業科目,強調又紅又專。在某些階段,專業性更受強調。當時大學教授被允許在有限的範圍內(比如學術著作或者課堂上),批評共產黨和政府的一些公共政策。然而,最近幾年,中共領導人開始強調「紅」的重要性。在全國範圍內,共產黨最高領導人要求黨員不能在意識形態上鬆懈妥協。在加強意識形態教育的同時,還要求黨員「手抄黨章」,及辦活動測試黨員的理論知識(一對夫婦新婚之夜「手抄黨章」成為媒體的頭條)。高校領域,學術人員被警告不能出版或發表違背官方意識形態的言論,對政府公共政策的批評也需極為小心。即便是民眾的娛樂,政府也強調警惕西方文化的影響和滲透。因此,許多電視台現在更多播放的是政治極為正確的抗日,或者對國民黨鬥爭的電視劇或電影。

在此背景下,當局對國內不同聲音的容忍程度相當低。清華大學教授許章潤對當前局勢的總結,很有代表性: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