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三天前在英國首相文翠珊宣布要「硬脫歐」,今天特朗普正式就任美國總統,這兩件事在一年前,或許都是些難以想像的事。但在2017年的首月,這些都曾被指為不可能的事,也通通在這周發生了,而且均為全國性民主選舉的眾民決議結果。
民主選舉制度因政治乃眾人之事而生,但在投票之前,你可曾想過要為一張選票付出多少成本?人類行事常以理性計算為標準、為憑據,每一張選票理論上都應是經過深思熟悉的思考,但為何會出現令人訝異的選舉結局呢?美國經濟學家 Bryan Caplan 直指民主的缺陷就是人性的缺陷,選民在投票時未必如自身所想像般那麼理智衡量,他們不是無知或愚笨,只是投票行為能表達出在理智以外更多其他涵意,例如宣洩情緒、偏見意識、喜好特定人物形象與小故事等等。看似理性的投票行為,綜合起來卻是無法預計走向的選舉結果。
以下節選自《理性選民的神話:我們為什麼選出笨蛋?民主的悖論與瘋狂》的第五章〈理性的非理性〉,獲大牌出版授權刊出。文章標題為編輯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