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釜山東區日本領事館前,突然聚集了數十人。跟這些人一起出現在現場的,還有一尊穿著韓服、蓄齊耳短髮的少女銅像。
與早年設立在首爾日本大使館前的銅像一樣,這一尊是為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充當日本軍隊南韓「慰安婦」受害者而設計的「和平少女像」。然而,釜山的這尊少女像,日本以緊急召回駐韓大使等方式強烈抗議。日韓政府在2015年就慰安婦問題達成協議,南韓政府承諾不再就此問題「拿捏」日本,為何一年後日本領事館前又突然多出一尊「慰安婦」紀念銅像?因為一尊銅像而大動作「報復」的日本又是出於怎樣的考慮?
2015年12月28日,日韓雙方簽訂《日韓慰安婦問題協定》,兩國政府均形容為「最終的、不可逆的解決」。而協定簽訂後,南韓政府確實也沒有再就「慰安婦」問題為難日本。但在民間,「慰安婦」問題並沒有因此協定得到真正解決,被兩國政府稱為「外交大成果」的協定遭到南韓民眾痛罵,認為南韓政府無視「慰安婦」受害者,自行與日本政府簽訂。再加上《日韓慰安婦問題協定》並沒有通過南韓國會的審批,因此許多在野黨議員過去一年也多次抨擊此項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