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主題式的現代東亞樂園︰選讀《殘酷劇場》

現代東亞國家重新打造的「主題樂園」,大都會裏無一處不是權力與資本的延伸。

【編者按】被雜誌《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票選為全球公共知識分子的荷蘭裔作家 Ian Buruma,曾先後於荷蘭萊頓大學和東京日本大學修讀中國文學與日本電影,及後更以記者身分在亞洲各地遊歷書寫,文章散見於歐美報章雜誌。《殘酷劇場:藝術、電影、戰爭陰影》結集了作者歷年來在《紐約書評》所發表的一系列藝文評論與歷史散文,更榮獲2015年美國筆會頒發年度藝術評論獎(Diamonstein-Spielvogel Award)。

是次選來《殘酷劇場》當中的篇章主要討論東亞國家中國、日本、新加坡與台灣的現代化轉型,猶以毛澤東與鄧小平的現代化時期為主。面對全球性資本主義的大勢和與其他現代國家接軌的迫切,複製西方國家經驗成了最快捷的現代化方法,但卻不一定能與自身文化歷史契合,形成了既非西方,又不能保有傳統特色的弔詭狀態。

這些國家像是要把世界各地的特色都濃縮在一隅,一如作者所言,把自身改造成像「主題樂園」般的大都會。然而,中國在現代化的過程中有其特殊的政治權威脈落,與西方的現代民主轉型出現大相徑庭的情況,更甚或出現特殊經濟區域用以區隔開西方文化與社會的交流。作者從建築物和景觀變遷為切入點,結合歷史闡述中國在現代化過程中,如何揉合領導者的權威實踐與海外商業資本流動,打造出現代中國的大都會。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