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龍應台:大河就是大河

當《我的祖國》歌聲在龍應台的香港演講現場響起,她本人這樣理解。

編按:台灣前文化部長,著名作家龍應台今年10月在香港大學的一場演講中,詢問現場觀眾「你的啟蒙歌曲是什麼」。在場的香港浸會大學副校長周偉立答道,是他上大學時師兄教唱的,中國大陸老電影《上甘嶺》的主題曲《我的祖國》。龍應台回問是否記得怎麼唱,周偉立便和現場許多觀眾合唱了這首,富有濃厚愛國主義色彩的歌謠。這段演講過程的影片,近日在中國互聯網上流傳開來,捲起或驕傲感動、或而不解,或而戲謔嘲諷的種種情緒。共青團中央微博說合唱讓人「看哭了」,也有人不明白為什麼香港聽眾會唱這首「紅歌」,更有許多大陸網民為「台灣的龍部長被紅歌打臉」叫好。一首即席合唱,能勾起如此分歧的反應,正凸顯出當前兩岸三地錯綜複雜的歷史情緒。而當事人龍應台又如何看待那天晚上的情境?在這篇來稿中,她提供自己的現身說法。

香港大學通識教育部及香港電台合作推出的《大學問》系列講座,早前邀請到著名作家龍應台教授出席,她與同學們一同聆聽、分享不同時空中的音樂。
香港大學通識教育部及香港電台合作推出的《大學問》系列講座,早前邀請到著名作家龍應台教授出席,她與同學們一同聆聽、分享不同時空中的音樂。

在港大演講「一首歌,一個時代」之前,我特別對身邊台灣和香港朋友們做了「微調查」,問他們:「你的啟蒙歌是什麼?」「啟蒙」,不一定得是兒時聽到學到的歌,而是,回首想想什麼歌對你自己的成長歷程有著特別的意義。

幾乎每一個人都得認真地想一想才給得出答案。世代不同,答案不一樣。在台灣,老一輩的,也許會說出一首抗日時期的愛國歌曲,譬如《家在山那邊》或者1945年之前的一首日本民謠。年輕的有的提到像《橄欖樹》這類的校園民歌,有的提及正活躍當下的周杰倫。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