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當身體成為戰爭犧牲品,女性應該怎麼辦

不論參戰與否,內戰中的女性都很容易成為性侵害、虐待等罪行的受害者,如何循例追究加害者?瓜地馬拉的最新判例或許可以成為指標性判例。

十月二日,哥倫比亞共和國人民就一項可能促成半世紀以來內戰終了的和平協議公投,總投票人數一千三百萬人,有效票98.98%,結果令世人震驚:這可能是公投史上出現過最細微的差距(50.2% 對 49.8%),而這項公投的結果使得政府與FARC(哥倫比亞境內最大反抗軍)和平協議未能通過。票數主要分布與區域有較大關聯,在沿海的Choco等直接受到FARC砲火攻擊,直到目前依然有死傷人口的沿海城市贊成和平協定比例高於80%,首都波哥大贊成票比例為56%,而幾個受到FARC控制已久的內陸城市,以及反對協議的前總統Uribe家鄉,反對人數比例高。為何會有一半人口投下反對票呢?難道有人不希望內戰結束,重獲和平?

其實反對派人士並不是反對和平,而是不滿意這項和平協議的內容。

去年冬天,即將達成和平協議的消息傳出時,關注拉丁美洲紛亂政局的人士都很期盼,心想這場五十二年的內戰終於迎來和平曙光,但熟知內情的人一開始就抱持保留態度,因為這不是哥國政府第一次與FARC協商停火,而過去每次破局都造成了更大的傷害。在研讀完這份二九七頁長的協議之後,當時Human Rights Watch美洲區主任、擁有二十年國際人權律師經歷的José Miguel Vivanco拒絕了哥國總統Juan Manuel Santos邀請他出席和平協議簽署儀式的邀請,指出這項協議中充滿模糊用詞,將使得和平之路充滿限制,並附上一份報告詳列各種不足與問題。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