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風行的菁英自我批判,失落的交談藝術

對於今天美國大選後風行的菁英批判,這本書實在合適不過,他反映了菁英們的心態仍舊精英,這本書與薩依德的《知識分子論》與Alain Brossat的《傅柯/危險哲學家》對讀,特別有意思。

【編者按】本書題目《菁英的反叛》極盡挑釁之能事。作者Christopher Lasch是美國著名的歷史學家和社會評論家,他說從前被認為會威脅到西方文化社會秩序與文明傳統的是「群眾的反叛」——群眾討厭義務,不明白超越的文明與理想,他們沒有對知識的驚奇與尊敬;而菁英本來的義務,就是要為文明定下標準,傳揚堅苦卓絕的理想。然而在今天,那些本來屬於群眾的缺點,全部被菁英所繼承了。菁英們「背叛」了他們的推動文明的責任,成為了專業的知識工作者與管理層,他們以專業的符號術語代替普羅的日常語言,醉心學院象牙塔內的文章遊戲,把自己隔絕於公共知識受眾,遠離現實世界。

這種說法聽來熟耳不過,正是美國特朗普(Donald Trump)當選為美國下任總統後媒體界不絕於耳的說法——菁英們手握權力而傲慢,漠視普羅大眾的觀點,大家已經受夠了,因此,知識菁英們往後要做的是教育工作,更好的教化群眾文明社會該有的規則。這本書的題旨既延伸了薩依德傅柯對知識分子的批評,卻也同時落到他們的批評之中。我們在這裏看到的,是菁英分子繼續自詡高人一等,把自己與普羅區隔成兩個階級——「我們」是教化者,「他們」只是被動等待改造的野蠻人。Lasch的說法,並沒有真正走入邊緣,從鄙民的角度思考,也沒有發現他們當中的反抗潛力與知識。

對於今天美國大選後風行的菁英批判,這本書實在合適不過,他反映了菁英們的心態仍舊精英,這本書與薩依德的《知識分子論》與Alain Brossat的《傅柯/危險哲學家》對讀,特別有意思。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