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很多站在美國自由派立場上對特朗普和他的共和黨的分析與評論(例如公眾號選·美),也有大批謬託知己的華語討論者運用自己在中國獲得的政治感受幻想出一個理想中的特朗普(例如知識社群知乎)。然而,身為共和黨支持者卻堅定反對特朗普的人在美國並不罕見,但在華語的討論中,他們的聲音往往是被忽視的。
作為他們中的一員,這次大選週期印象最深的冒犯,並不來自身為保守派,卻支持非共和黨候選人而被特朗普粉批評,而是來自支持希拉莉卻因為姿勢不夠「好看」,而被一些希拉莉支持者批評。我並不要求她們對我微不足道的表態心存感激,因為我從來不是民主黨候選人熱切的支持者。但我確實批評過希拉莉,並不對那些忍受同僚指責支持她的共和黨人有任何虧欠之感,也不認為自己有義務哪怕象徵性的照顧一下他們的感情與政策傾向。
考慮到現在的選舉結果,密歇根等三州意外的民主黨失利,恐怕是這件小事情在更大範圍內的重演:希拉莉自認為組建了一個穩贏的同盟,但不認為自己有必要對自己獲得的,別人並不全心全意的支持負有任何回報的義務。從四月之後,她就將競選精力投入南部的搖擺州,將鏽鐵帶的密歇根、威斯康辛當作囊中物。希拉莉在敗選宣言裏說,「要堅持正確的事情」,反過來可以推論,恐怕是不少她的支持者認為,因為她代表「正義」,於是任何人的支持自然都理所應當,不支持她只能出於可鄙的(deplorable)動機與無法言明的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