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導盲犬是怎麼練成的(上):出生、寄養、紅背心

能成為合格導盲犬的關鍵在安全感,牠們親人、對人放心。當牠們穿上「紅背心」時,就代表正在接受訓練。

【編按】蔡英文總統10月中正式收養了3隻退役的導盲犬,讓台灣社會繼2004年的電影《再見了,可魯》(港陸譯作《導盲犬小Q》)之後,再一次掀起「導盲犬熱」。但同時也讓人注意到,根據統計,台灣需要600隻導盲犬,但現役卻僅有40隻左右。

導盲犬看似寵物, 實際上卻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犬,培養、訓練導盲犬不可能「速成」,必須花上漫長的時間和嚴謹的程序,成本極高。同時,導盲犬的一生要經過寄養、入學受訓、服役和晚年收養等階段,最前和最後兩個階段,都需要有心且有條件的家庭義務投入。蔡英文正是希望在這裏起「帶頭作用」。

端傳媒從今天起將陸續推出導盲犬系列專題,追蹤報導導盲犬一生的4個階段,期待公眾對導盲犬的種種有正確的了解。合宜地對待導盲犬,就是對牠背後那位視障使用者的完全尊重。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