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我們是動物教養長大的──關於《西頓動物記》與動物小說

動物曾參與了我們成長的教養過程,並會持續地滋養我們的社會與人生。

【編者按】被譽為動物文學之父的蘇格蘭裔作家及博物館學家西頓曾說:「我們和野生動物是骨肉之親。人所有的一切,動物沒有絲毫一點是沒有的,而動物有的一切,人在某個程度上也必然共享。」人類與動物共享、共存在同一個世界,而在都市成長的我們,對於野生動物的想像其實相對匱乏。藉由動物文學,小說家用其細膩的筆觸寫下對動物的觀察、描寫,勾劃出動物世界的輪廓。

人類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人類與人類,交織建立起不盡相同的社會關係。在西頓的筆下,《西頓動物記》中的動物角色或不如我們兒時熟知的那些寓言般富有「人性」,反而像是一部以動物為觀察研究對象的民族誌,結合文學的筆法描畫出動物的生物特徵與行為模式。這次衛城把這部經典作品重新編譯出版,在閱讀小說時,我們或能從中認識一個不同於人類的世界,以動物之眼重新審視各種社會關係與組成結構。

下文是吳明益教授為《西頓動物記》所寫的專文導讀,經衛城出版授權刊出。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