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香港三年》,定義下一個三十年的民主路?

1984年,羅永生收到趙紫陽對於「民主治港,理所當然」的承諾;三十年後,學聯找出這句話,要求北京兌現承諾。

2016到17年,說是香港的「政治年」也不為過。

立法會換屆選舉在2016年9月初落幕,選民將多位主張「本土自決」的政治新人送入議會;接着是幾位非建制派議員當選人的宣誓風波;紛爭還沒落幕,退休大法官胡國興宣布參選特區行政首長,牽動有志者紛紛鬆口,特首選舉前哨戰提前開打。

事實上2016到17這個「政治年」,延續的是從2013到16這三年香港政治風起雲湧的變化:從香港大學教授戴耀廷倡議「非暴力不合作的佔中運動」開始,到2016年初旺角警民衝突事件為止。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