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王俊評:俄羅斯重回東亞,牽動中日美三方的局

中俄釋出軍事結盟的暗示,只能視為:由於美國的反彈道飛彈系統技術大幅領先,削弱了中俄對美的核子嚇阻能力,已成雙方共同大忌。

俄羅斯普京(Vladimir Putin,普丁)在今年於9月5日在「二十國集團」(G20)杭州峰會公開表示,基於「法律立場」,俄羅斯「支持」中國不承認南海仲裁。中俄兩國也在9月12日於廣東湛江東方的海域舉行「海上聯合-2016」聯合演習。儘管這是中俄兩國自2005年以來的第七度海軍聯合演習,但卻是首度包含敏感的「聯合立體奪控島礁」項目。俄國本身在亞太並沒有「奪島」的需要,因此本次中俄聯合海軍演習,引發是針對東海與南海議題的聯想。

與中俄南海軍演幾乎同時,俄羅斯在2016年9月9日在克里米亞以及烏克蘭南部,舉行參加人數超過1萬2千名的「高加索-2016」(Kavkaz 2016)軍事演習,項目涵蓋兩棲登陸與空軍對地面、海面的密接支援與攻擊,並展示了類似 S-400 這樣的高階武器系統。

緊接著這些軍演之後,俄羅斯國防部在10月初又接連宣布,將尋求在越南及古巴恢復蘇聯時期設立的軍事基地,並準備在遠東地區新設一個戰略轟炸機師,派駐冷戰時期深為美國忌憚的Tu-22M3超音速轟炸機,以巡弋涵蓋夏威夷、日本、關島在內的太平洋美軍基地。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