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輔大心理系性侵案,校方為什麼「漏接」、「再漏接」?

夏林清、心理系、學校都各自壓迫了他人,也踩上了受害者的位置。而真正的受害人,就在這樣荒唐的過程中反覆被輾壓。

在台灣,類似的校園性侵案並不是史無前例,但這起發生在輔大心理系的案件,由於該系師生自恃專業,特別是心理系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夏林清面對社會輿論的強勢作風,引發了一起社運界和知識界的大論戰。

然而在這起事件中,除了「擁夏(林清)」和「反夏」陣營的筆戰,或者沉陷於討論加害人、受害人之間的人際網絡、知識背景之外,另一個可能更值得公眾關注的角度,恐怕是輔仁大學校方處理這起案件時犯下了哪些錯誤?如何「漏接」了受害人,讓她被拋進了輿論的修羅場,遭到反覆輾壓。


從輔大校方到心理系,處理這起性侵案件時出了什麼問題?這些風風雨雨,有沒有可能其實可以不發生?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