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雨傘運動」已踏入兩週年。去年此時,公民社會仍困在傘運「失敗」的愁雲慘霧之中,聚焦於追究「失敗」責任誰屬。接著的一年,一連串事件包括區議會選舉、旺角騷亂、立法會新界東補選和立法會選舉等,不但將傘後新勢力帶進議會,改變了民主派的政治勢力板塊,更開始扭轉悲憤無力的整體氛圍,令公民社會重新起步,思考和實踐更多的可能。
經歷了兩年的醞釀沉澱,以今天的目光回望雨傘運動,到底會帶來什麼新的反省和想像?《端傳媒》將從今天開始,陸續發表「傘運兩週年」檢討與前瞻專題,希望打開新的討論。

2014年的雨傘運動,到今日仍然未有全面的、包容各派的檢討。要社會或抗爭者對運動有共識是十分困難的事,但開啟一個健康的討論還是值得期待的。其一是為歷史留見證,其二是為未來的運動作準備。本文是筆者的一些觀察,對雨傘運動的一些理解,只願這些可能偏頗但本於真誠的講法,可以促進各路人士發言發聲,增加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