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戴耀廷:「雨傘」效果仍在發酵,更大影響還在後頭

從最近的發展,我們已看到兩年來「雨傘」的影響,實是無遠弗屆。

戴耀廷:「雨傘」效果仍在發酵,更大影響還在後頭
雨傘運動期間,示威者佔領金鐘、旺角、銅鑼灣三個區域,抗議人大常委就香港政改作出的決議。圖為2014年10月26日,金鐘佔領區。

編按:此文為戴耀廷副教授於「9.28雨傘運動兩週年紀念集會」的發言稿,經作者授權刊載。

雨傘運動期間,示威者佔領金鐘、旺角、銅鑼灣三個區域,抗議人大常委就香港政改作出的決議。圖為2014年10月26日,金鐘佔領區。
雨傘運動期間,示威者佔領金鐘、旺角、銅鑼灣三個區域,抗議人大常委就香港政改作出的決議。圖為2014年10月26日,金鐘佔領區。

轉眼間,「雨傘」啟動已是兩週年。由2014年9月28日開始的佔領,歷時79天,不少人都問經歷過了兩年,能否評估「雨傘」是成或敗?或問「雨傘」的影響是否已消退了?

明白非暴力抗爭或民主轉型政治運動的人,都知道運動要成功,需時通常起碼是十多二十年。香港真正有大規模以非暴力的公民抗命行動去爭取民主,始於2014年9月28日的「雨傘運動」,至今只是兩年,要評定得失,實在言之尚早。我相信到了「雨傘」十週年,「雨傘」在香港民主發展的作用,才能有一個更全面的評估。但即使只是經過兩年,因香港政情轉變極快,兩週年與一週年之時的感受,已出現了微妙的變化。不過,無論如如何,可以肯定的是,「雨傘」的作用仍不斷在香港社會內發酵,更大的影響可能還未見到。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