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網路媒體上,似乎從未停止爭論誰才是真正的女權主義者。近日端傳媒刊登孫金昱的文章,當中直接使用了「女權主義者」這一字眼進行批判,讓大陸女權圈子再次掀起相關討論。
針對孫的文章,董一格撰文《論社會運動的正確打開方式》進行反駁,認為應該區分「女權運動者」和「女性發言者」,且批判女權時應注意場域和對象,避免污名。這種觀點獲得不少大陸女權主義者,特別是女權行動者的支持。
女權運動三百多年來席捲全球,不同性別的人們不斷加入思考和行動,爭取女性權益,追求性別平權。然而,董一格的文章忽而提出關於女權主義者的「資格論」,似乎要在眾多女權主義者中劃出一條身份界線,令人憂慮:這真的是在團結女權主義者、為女權主義運動去污名嗎?有見及此,我們認為有必要討論:一、誰才是真正的女權主義者?標準何在?二、女權行動者因應不同行動策略對權利進行排序,存在何種問題?三、因女權運動被污名化,我們就不應該批評女權行動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