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本書,我讀到的核心動機是「搭橋」── 搭一個能讓左派看懂白人右翼的橋。
第一次注意到白曉紅是因為電影 Ghosts ──不是1990年的荷里活電影《人鬼情未了》(台譯《第六感生死戀》)(Ghost),而是2006年英國導演布魯姆.菲爾德(Nick Broomfield)拍攝,從兩年前莫克姆灣二十三名中國拾貝工人溺斃的慘案出發,描述這群非法移工如何透過國際人蛇集團安排來到英國,成為英國許多產業底層隱形勞動者的故事。
影片開頭,二十三個拾貝工人發現潮汐快速湧上,不及回程,只能先爬上車頂絕望等待。面對即將吞沒他們的黝黑大海,與上不了的岸邊燈火,一位母親打了越洋電話回國內老家跟孩子短短說上話;她知道那是訣別。
那年我剛到華威(Warwick)大學念博士班,有不同的文化資本與居留身分;但影片中那些人對國外的嚮往、面對異文化情境的陌生惶恐,都不陌生。更重要的是,片中揭露許多生活中會接觸的商品服務背後,竟藏着這麼一群灰色地帶、毫無人權的勞動者;這讓我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