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 ] 香港一城,本以其殖民史和國際貿易角色而華洋混雜,多元共生,擁有「國際大都市」的稱號。其中文化表徵之一,是香港存有的大大小小的外文書店,過去數年,傳媒不時傳來大型或小型英文書店結業的消息,我們以此為起點實地探訪,看看今日之香港在變遷時勢中,有什麼在發生轉變,有什麼消失,有什麼留下⋯⋯

「到一個地方旅行,逛逛那裏的新書店、舊書店,就可以看出那地方的水平。」曾是英文二手書店「書閣」店主的Jennifer這樣說。走進書店,看看放到最當眼處的是什麼書種,留心一點看,你大概能摸出地方的脈絡。如果書店是地方文化的鏡子,那當我們留一點距離,透過外語書店風景去俯瞰香港這個「國際大都市」,是否也會看出什麼端倪呢?
因為近代歷史及在國際貿易中擔當的角色,不論過去或現在,香港都生活著擁抱各種文化的人,也因為她對各地文化的包容,又吸引了更多的人來到這地。從世界各地聚來的人群中,有許多來自英、美、日、法、韓等發展國家,也有大量印巴籍、尼泊爾籍、越南籍人士⋯⋯如果從每個地方來的人,都有閱讀的渴望,那主要為他們而設的書店,城市之中還存在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