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趙益民:飛往倫敦的國航班機,與旅英中國人的族群歧視

探索可能的相似或連結點,逐漸確認彼此在對方生活裏的位置。這樣的定位過程,才應該是「identity」一詞真正的內涵。

趙益民:飛往倫敦的國航班機,與旅英中國人的族群歧視
2015年4月7日,英國倫敦,人們在特拉法加廣場。

編按:9月6日,有乘坐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班機飛往倫敦的乘客發現,機上雜誌提到倫敦治安時,專門指出「印巴聚集區和黑人聚集區相對較亂」,在國內外引起爭議。現居倫敦的趙益民投稿《端傳媒》,從自己生活出發討論倫敦的空間與族群,以及旅英中國人表現的態度。本文原載於豆瓣網,刊登時有修改刪節。

2015年4月7日,英國倫敦,人們在特拉法加廣場。
2015年4月7日,英國倫敦,人們在特拉法加廣場。

在倫敦住了這麼久,每次我想吃烤肉的時候,都會去東邊的 Aldgate(印巴人聚居區,擁有英國最大的清真寺)。那兒有兩家店,烤肉做得都很不錯,但風格迥異。

其中一家是個叫「老地方」的中國餐館,主打東北菜,小雞燉蘑菇曾經做得很地道。每次去,我都會不由自主地點上幾個羊肉串兒,再叫一瓶青島,彷彿還能重温一點當年在北京「擼串」的幸福時光。有一陣子他們突然停止了烤串生意,理由很搞笑,說是在英國找不到合適的木炭了。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