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哋要贏啲咩呢?」
電影《導火新聞線》中,《囧報》代總編輯方凝對點擊率為先的新聞媒體生態,提出如此詰問。89分鐘的電影,給出的答案是:不應為點擊率犧牲新聞專業,專業的新聞自然會有可觀的點擊數字——結局《囧報》點擊率只略輸不擇手段的《閃報》一個馬鼻(僅敗)。諷刺的是,今天恰恰是這個答案,令一眾在鋼線上拿著平衡桿,極力站穩卻又被北風吹得左搖右擺的香港新聞工作者,百上加斤。
網絡年代,每一篇文都有數據精確告訴你有沒有人讀,讀了幾分鐘,雖然數據算不到文章對讀者究竟價值幾何。但在商業媒體,各部組的「生產力」已經可以被精緻計算出來,並成為調配資源、增削人手的理由,員工也更難單以「新聞專業」反駁。因為「專業新聞自然會有可觀的點擊數字」、「沒有點擊證明你做得不夠好」,正是不少老闆掛在口邊的說辭。在商業營運角度而言,這一切都無可厚非。但媒體戰場的這場質變,卻令本來已經沉重的壓力更深入每個人的骨髓,時刻刺痛著各人的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