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黃哲翰的《數位利維坦君臨的前夕》,端傳媒的評論總監曾柏文曾經如此引薦:「黃哲翰嘗試做的,是在台灣的科技樂觀主義氛圍中建立一種對抗論述,拉出討論張力。他筆下看似的厚重悲觀,是一種有意為之的『撞擊』。」
我認為,這是該文最重要的價值。過去我曾在其他地方反省過那種科技至上的正能量滿溢。這篇文章在勾動我的共鳴之外,也不禁讓人感嘆:這類「撞擊」恐怕終究難撼那隻不僅龐大,還一直裝睡的樂觀主義巨獸。
為此,我想要再拉出另一條軸線,為剛硬的撞擊之外,添上一股柔韌力道。稱數位利維坦一文「剛硬」絕非貶意,而是取其偏向技術決定論的姿態。同樣地,稱其「偏向技術決定論」更非批評,即便黃哲翰於文末有一點想要與此保持距離(也就是強調並非主張工具邏輯將主宰人類社會發展),但我反而認為,正是技術決定論式的觀點,才可能有如此強大撞擊力道的啟發:它讓我們得以直視德國哲學家海德格(Heidegger)曾指出的,現代科技的危險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