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六四紀念館:廣場遺物 內外受困

一邊,涉建制背景的大廈法團把紀念館告上法庭;另一邊,年輕人開始質問:「知道這些就好像知道當年秦始皇焚書坑儒,是很慘,但和我有什麼關係?」

六四紀念館:廣場遺物 內外受困
中學生由老師帶同參觀紀念館。

一頂鮮紅色的頭盔安靜地躺在透明展櫃,紅漆已大量剝落,仔細往裏看,頭盔後側破了一個小洞。頭盔的主人名叫王楠,死於1989年6月4日凌晨三時,天安門廣場外的南長街,時年19歲。

離世前,王楠是北京月壇中學高二學生,那天晚上想趕往天安門廣場拍攝,快抵達廣場時,一顆子彈射入他的左前額,從頭盔後側射出。2013年5月,王楠的媽媽張先玲託人從北京,經保密渠道,把這頂自己收藏了25年的頭盔輾轉送到香港。

如今,這頂頭盔成了香港六四紀念館的重要展品,捐出頭盔後,張先玲特別囑咐紀念館,「一定要展出,希望歷史的真相可以透過紀念館,讓全世界看到」。 2014年4月26日在香港尖沙咀一座商業大廈中開幕的六四紀念館,面積不足800平方呎,卻收藏了王楠等遇難學生、遇難工人等一百多件見證六四事件的遺物。開幕當天,中外媒體將這個小小博物館擠得水泄不通,有評論稱之為「世界上面積最小、但影響力最大的博物館」。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