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高爾夫與中國夢:禁忌的「綠色鴉片」經濟

富人以高爾夫為消遣,窮人靠成為高爾夫職業球手實現「中國夢」。

高爾夫與中國夢:禁忌的「綠色鴉片」經濟

【編者按】2014年,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等11個部委聯合發布《關於開展全國高爾夫球場綜合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將全國各地高爾夫球場,按照取締、退出、撤銷、整改四類要求進行處理。隨着打貪反腐,2015年中國的高爾夫發展徹底進入寒冬。

但在2004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暫停新建高爾夫球場的通知》,用5個「一律」 (「一律不得新批」「一律停止建設」「一律不許動工建設」「一律暫停辦理供地和開工批准手續」和「一律停止開工」),全面叫停高爾夫時,此後的十年,卻成了中國高爾夫發展的黃金十年:新增了五百多家球場。

高爾夫球在中國的地位一直吊詭:政府反對,資本熱捧,普通人只是在媒體上看著這個行業浮浮沉沉。1896年,上海成立了第一家高爾夫球俱樂部,象徵着這項運動正式進入中國。1984年,香港商人霍英東、鄭裕彤等投資興建了廣東中山温泉高爾夫俱樂部,則是當代意義上中國高爾夫產業的起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