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又是一場雙年展之年。翻開月曆,從雪梨、柏林、格拉斯哥、利物浦,再到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轉回頭來看看亞洲,愛知、上海、光州、台北和新加坡,也都在其中。不過沒有一個雙年展,如Manifesta Biennale宣言雙年展一樣,到不同的城市,每兩年的遷徙,如遊牧民族一樣,重新檢視到過的每一個歐洲城市。
「在歷史上,哪個國家可以掌握煤和鋼,就能夠發動戰爭。」Hedwig Fijen 坐在阿姆斯特丹的辦公室跟我說。
她是 Manifesta – The Europe Biennale of Contemporary Art(歐洲宣言雙年展)的總監。在2009年,雙年展巡迴至比利時林堡(Limburg)Genk 舉辦了第九屆的展覽。當還我一臉迷糊思索林堡在哪裏的時候,Hedwig 就馬上跟我解釋,Genk 在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的交界處,曾是歐洲最工業化的城市之一,煤鐵之都。最早荷比盧三國(Benelux)在二次大戰過後,成立的同盟組織,也就是後來跨大到西歐6國的歐洲煤鋼組織,大家熟知的今日歐洲聯盟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