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作家顏純鈎:在香港四十年,我把文革的鱗片逐一剝下

要在香港確立一個新的身份:香港人,不管是哪個國籍的尋常百姓,還是文化工作者,「反省文革」幾乎是唯一途徑。

作家顏純鈎:在香港四十年,我把文革的鱗片逐一剝下
顏純鉤。

[ 引子 ] 世界冷戰,文革發生,彼時香港一水相隔,又本就處在冷戰格局的縫隙之中,文革在香港激起不同形式的「迴響」:有恐懼、逃亡、心理上進一步分離;也有受情緒「感染」而憤激、而模仿,而這些又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那個熱鬧喧囂的香港慢慢沈澱、蛻變、轉型⋯⋯文革五十周年,我們從探察文革對香港文學文字上的內在影響出發,檢視文革之於香港深層精神領域的回聲。香港有親歷文革的作家嗎?他們如何覺醒?為何香港並未發展出「傷痕文學」?文革為香港文學帶來什麼痕跡?文革時期的港英政府,及至今日特區政府,各自實施了什麼教育政策,去影響下一代人對文革的印像與認知?我們訪問了兩位作家與一位教師,以創作、研究和教學三方面探問一二,三日刊出。訪問中出現的關鍵詞是:新移民、掙脫、隔離、反省、鄉愁、苦悶、《七十年代》、本土……這些詞彙源自當年,但也緊扣當下!是個體生命苦淅出來的,也是更多人可以互相尋到連結的部分。今日訪問的作家顏純鈎,經歷文革而終於來到香港,彼時正在綻放而各求生存的香港,是他的文革避難所,而「反省文革」幾乎是他唯一的路徑……

顏純鈎。
顏純鈎。

香港不少作家親歷文革,不過,曾在紅衛兵之列、到文革後期上山下鄉、並因着經歷寫出與文革相關小說作品、冷靜回憶文革經歷並寫成一篇篇散文隨筆的,就只有顏純鈎一人。

我們約在灣仔一間二樓咖啡廳,想從香港文學創作的角度,看文革在香港的影響。首先檢視他在文革二十年後寫的幾篇文章:〈老師〉、〈專員〉……談到投井自盡的中文老師,談著當年他有份保送、免受造反派批鬥的「專員」,怎樣在夜裡騎著單車隨紅衛兵到另一地方……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