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演算法比你更了解你自己

我們任由各種科技公司的數據團隊收集、分析反應我們行為的資料,然後呢?

演算法比你更了解你自己
臉書按讚的模式可以透露個人隱私。

【編者按】你用淘寶購物嗎?你用支付寶理財、支付嗎?你有微信錢包嗎?你用博客來和亞馬遜買書嗎?我們早已習慣了在網路上的一舉一動都會被記錄下來。科技公司的技術團隊已經成了最了解人類行為的一群人。深具侵略性的科技產品讓我們對隱私的界定範圍不斷模糊。

克里斯汀 · 魯德(Christian Rudder)畢業於哈佛大學數學系,交友網站OkCupid的共同創辦人,他結合大數據分析技術與領域知識,分析線上交友網站的第一手資料和深度的文字探勘(text mining),寫成這本《我們是誰?大數據下的人類行為觀察》(Dataclysm: Who We Are, When We Think No One's Looking)。

以下是這本書的最後一章:數位麵包屑。在分分秒秒的活動中,我們留下的個人訊息瑣屑決定了我們是誰。演算法、大數據要退讓到什麼位置我們才感到舒適、安全?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