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4月14日開始,「愛國」與「賣國」的戰火又一次在中文互聯網上引燃。這一次,愛國青年們的鬥爭對象,是悉尼大學的教師吳維。吳維在加入澳洲籍之後焚燒自己的中國護照,使用「豚」稱呼自己看不順眼的中國學生。和以往不同,這次衝突因為翻譯/語境的差異,是非判斷變得複雜異常。一位身在悉尼大學的讀者親身捲入了這場衝突,通過他的來信,我們也許能一窺事件背後的糾結語境。

悉尼大學有很多中國人。這間在澳大利亞本地享有極高聲譽,且對於當地人來說比較難進入的大學,這兩年招收了很多中國籍學生。中國學生們繳納三倍至近四倍於本地學生的學費,以獲得在悉尼大學攻讀本科學位的資格(研究生則需要比本地學生多支付一萬澳幣左右的費用)。在某種程度上,這可能是入學門檻相對較低的原因之一。
我高考考砸了,只過本省「一本線」40分,參加香港某大學的面試,理所當然地因成績不夠出色被刷下來了。倉促之下,我遞交了申請材料和雅思成績,卻很快拿到了悉尼大學的offer。很多高考成績差的學生可以選擇花三四萬澳幣來讀Foundation Progamme, 即「預科」,來獲得悉尼大學的錄取。Foundation Programme對申請者的要求非常低,而且,一般會全員順利畢業升入悉尼大學。這幾乎是「買進」悉尼大學。除此之外,還有一小部分中國籍學生選擇來澳大利亞就讀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