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特小組(Balint Groups)是起源於歐洲的一種醫生培訓方式,聚焦於醫患關係的病例討論,意在幫助醫生消除醫患關係的「盲點」,更好地了解病患,並提高醫生的溝通技巧。在歐美國家,巴林特小組是醫生基本技能培訓的一部分。
六年前,當巴林特小組第一次被引入中國時,正是在中國醫療改革爭議不斷、醫患衝突日逾增長的背景之下。近年來,中國大陸不斷爆出醫生遭遇暴力、甚至被殺害的事件,醫生與病人都是現行醫療體制的受害者。處於醫患衝突最前沿,對體制感受最深的醫護人員的精神狀態卻被長期忽視。 於是,原本以「關注病人」為主體的巴林特小組活動,卻成為中國醫護人員的心理自救實驗。
「自愈」
最近這段時間,護士小楊的心裏一直挺憋屈。幾天前,她在自己供職的醫院被患者和家屬罵了。一位70歲左右的女性腫瘤患者,從外地來接受化療。那天由她的丈夫陪同,等候的病人很多,時至中午,他們突然開始大吼。最後終於輪到這位患者,卻已是午休時間,小楊的同事加班為她打針。誰料對方的血管很細,第一針沒有成功,只好把針退出來,又紮了第二次。家屬的情緒一下子爆發,「在走廊裏哇哇亂叫」,直接把小楊的同事罵哭。